“安塞腰鼓是剛柔兼濟的舞蹈,是豪情奔突的精靈,能在春節期間登陸央視,參加aaa非物質文化遺產民族民間舞蹈展演,甭提我們有多高興了!”日前,安塞縣河濱公園嗩吶悠揚,鑼鼓陣陣,30名腰鼓手正在緊張排練中,28歲的農民腰鼓手鄧建行早已按捺不住內心的喜悅。
“安塞腰鼓威震華夏、飲譽四海,這已經是第56次在國內外大型活動中‘露臉’啦!”縣文化局長牛進益說。
“文化是推動發展的重要支撐。安塞縣在實施‘文化旅游興業’發展戰略中,將緊緊圍繞文化強縣建設這一目標,進一步激活安塞文化基因,打造安塞文化品牌,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,推動文化產業發展,使文化軟實力成為經濟發展硬支撐。”安塞政府縣長吳聰聰滿懷信心地說。
近年來,安塞縣先后投資700余萬元,修建了縣民間藝術團公寓樓和綜合排練樓;投資1億多元,新建了縣群眾文化藝術中心大樓;完成了鄉鎮綜合文化站和211個行政村文化室建設,配備了價值達20余萬元的文化器材和圖書,全面完成了農家書屋建設工程,啟動實施了鄉鎮文化信息共享工程,文化網絡建設得到完善,文化服務水平有了新的提高;投資100多萬元,對大佛寺石窟進行保護,投資近400萬元,建成了中央軍委二局紀念館,啟動了王家灣毛主席舊居和樓坪張思德犧牲紀念地保護維修工程,文化旅游景點的完善,促進了文化與旅游的結合;投資2億多元,啟動了安塞文化產業園區建設,推出了《舞動延安》實景演出;編排了大型民歌史詩《信天游》、風情歌舞《莊稼人》;先后編輯出版了《安塞剪紙》、《安塞腰鼓》、《安塞民間美術精品》等書刊,重新修訂了腰鼓、剪紙、農民畫、民歌“四進課堂”內容,創辦了“李秀芳藝術館”、“王西安工藝館”、“侯雪昭民間藝術之家”等,開發出剪紙、腰鼓、民間繪畫三個系列30多種文化旅游產品,文化產業得到快速發展;挖掘藝術資源,加強民間藝人培訓,先后對6686名民間藝術愛好者進行培訓,繁榮藝術創作;成功舉辦了“陜北過大年”、全國攝影大賽、大型山地腰鼓拍攝、剪紙大賽、腰鼓大賽、民歌大賽以及“中國安塞黃土風情文化藝術節”等。去年,該縣又舉辦了“鼓鄉大舞臺”系列群眾文化演出活動,全年演出13場,各類文化活動的開展,極大地豐富了群眾文化生活。
“天下aa鼓”、“地上活化石”、“東方畢加索”,“現代民間繪畫之鄉”、“剪紙藝術之鄉”、“腰鼓之鄉”、“民歌之鄉”,國務院首批aaa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中出現的安塞腰鼓和安塞紙剪……這些響亮的名片和驕人的成績背后,是歷屆安塞縣委、縣政府高瞻遠矚、精心謀劃的結果。
據悉,十年來,安塞縣用于提升文化軟實力建設方面的投入累計超過五億元。